填鸭式教育扼杀中国男子汉——来源:网易探索

发布日期:2012-06-07

中国应试教育如何扼杀男孩

 

一年一度的高考季,教育成了这几天最牵动人们神经的新闻点。多数时候,各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、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和沉重的学业负担都是人们议论的主要话题。但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顽疾远不止于此,5月底《纽约时报》发表了一篇《中国中学生:阴盛阳衰》的文章就挑明了这一点。现行的教育体制重视语言表达和机械记忆,往往需要耐心安静的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,而这些特点,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男孩“好动”的天性。男孩要么压抑自己去适应教育体制,要么出局。

现行教育体制让男孩吃亏:“阴盛阳衰”成了中国学校通病

5月底,《纽约时报》以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男孩受到压抑为主题做了一个专题报道。该报道中采访了一些来自上海的学生和老师。接受采访的男学生这样形容自己的每天的生活:“我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男孩喜欢做的事情——参加体育活动或打游戏,或者在外跑步——我每天必须至少学习15个小时,每周7天,几乎天天如此。”而其他男同学也与他有同样的感觉,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憎恨学校,也憎恨他们的女同学,因为这些女同学比他们“聪明”,老师们也更喜欢她们。“在学校里,我觉得老师们总是在鼓励女生,而不是男生,”,“他们说女孩子总是学习更用功,作业也写得认真,男孩子总是又淘气,又爱吵闹,还经常制造麻烦。我认为男孩受到压抑。”

上海一所高中的外籍教师Mark Kurban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, “坦白地讲,我们大家观察得出的结论都是:这里的男孩的表现似乎不像男孩,就是不像。学校里的的大部分顶尖学生都是女生。”

上海的这些案例,是典型而且普遍的。在中国的各个学校都有存在,数据也能证明这种“阴盛阳衰”。 根据“中国青年与儿童研究协会”研究人员2010年出版的《拯救男孩》一书,中国女孩子在高考入学考试的成绩超过了男孩,更容易上大学,容易得到更多的奖学金。在2006年到2007年5万个获得全国奖学金的学生中,只有17458个由男生获得。在中国重庆对6539名学生做的调查中,女孩在语文、英语、政治、数学及生物课程上的考试成绩高于男孩。在2008年北京面试推荐高中入学中,女孩得到的推荐比男孩多,有的地方比例高达2:1。浙江省的一项研究也表明,60%的小学生认为女孩比男孩聪明。而根据2008年的高考数据,高考“状元”里,男生仅占39.7%,女生则超过了60%。

高考只是男生从小学到大学全面落后于女生的一个缩影。在小学阶段,根据来自北京(2008),广东(2007),上海(2004)和湖南(2004)的调查,在班级中成绩最好的25%的学生中女生显著多于男生,而在成绩最差的的25%的学生中,男生显著多于女生,而且在语文和数学这两门科目上,女生的平均成绩也显著高于男生。在中学阶段,重庆2002年对将近6500名学生的会考成绩做了统计,发现男生的平均分低于女生超过8分;而且女生的优势科目有6门(政治,语文,数学,历史,英语和生物),男生的优势科目只有三门(地理,化学和物理)。到了大学阶段还是如此,2005年的一项面向全国34 所大学的调查表明,班级中,成绩排名靠前的女生多于男生, 排名靠后的则男生更多。

重记忆拼速度的中国应试教育,让男孩在教育中处于劣势

前文提到了,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女孩儿的优势科目是男孩儿的两倍。而这种优势很大程度就是源自男孩和女孩在体质上的差异。女孩更擅长记忆和语言,而且男孩儿的智力发育还要迟于女孩,这些都导致男孩劣势的原因。诺贝尔奖获得者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·斯佩里曾就男女大脑功能差异问题做过一系列实验,分析语言性和动作性两部分。结果是:在方向和位置的辨识、图形的组合等方面,男性要优于女性;而在语言表达才能、记忆力和人际关系处理上,女性要优于男性。其中女孩的优势在应试教育中适用范围更广,而男孩的优势则在多数科目里都没有作用。

而且在这些能力上,由于男孩儿发育晚于女孩,这些劣势被进一步加剧。英国学者Geoff Harman 的量化研究指出,在11岁时,男孩口语能力、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孩晚11、12和6个月。研究还表明,在自制力和言语发展上,男孩的落后尤为突出。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,却没有估计这些差异。

《纽约时报》的报道《中国中学生:阴盛阳衰》的分析认为,中国男孩学习表现不佳的问题与教育体制直接相关,这个体制严重依赖死记硬背,剥夺了男孩们喜欢喧闹、活泼而富有好奇心的天性。人们期望男孩也坐下来,连续数小时集中精力背诵——研究已经证实了,这些技能在生活早期女孩强于男孩。

男孩的“男子气”在应试教育中也成了劣势

很多男孩“男子气”的特质,在应试教育中也成了劣势。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就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险,他指出:传统教育观中,身体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变成一种“学习”的干扰。它使身体活动被认为和精神活动毫无关系,它使人分心,是应该和它斗争的坏事。学生有一个身体,他把身体和心智一起带到学校。他的身体不可避免的是精力的源泉;这个身体必须有所作为。但是,学生的身体活动,并没有用来从事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的作业,却被视为令人蹙额的东西。学生应该“专心”做功课,身体活动却引导学生远离功课,它们是学生调皮淘气的根源。其实,学校中“纪律问题”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学生这些天性,而在于教师常常花大量时间抑制学生的身体活动,因为教师们认为这些活动使学生不把心思放在教材上。学校很重视宁静,鼓励沉默,奖励呆板一律的姿势和运动。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学生遵守这些要求,如有违反就要加以惩罚。而这些要求,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男孩的天性,压抑了男孩的优势。

而且这种压抑不仅局限在初等教育,在大学也没有摆脱这种教条的模式。南方科技大学校长,在6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戳出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弊病,他认为:“现在的大学都是以给学生输送知识为主。其实,真正优秀的人,首先应该有想象力。有想象力,才会创新;其次应该有很强的洞察力,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;最后应该有很好的记忆力。”而朱清时对重视灌输记忆的中国大学的评价是“近30年来,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。”

更讽刺的是,压抑了男孩的教育体制,并没有让在学校表现出色的女孩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。根据2009 年《教育蓝皮书:中国教育发展报告》中的数据: 2005 年,女性工资与男性工资的比值为:拥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68%,拥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为76%,拥有大专教育程度的为80%,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为83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