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市大时代彻底结束
此篇为旧文重写重发,上一篇《楼市卒于2022》被全网删,我们重新来过。
这篇稿子一定会被很多人吐槽:“你们不是说楼市今年有行情吗?怎么大时代又结束了”“到底是看多,还是看空?”
一定会有人这样想,也没错,只不过是视角的不同。
这就是,你是站在房地产20年的大周期去看,还是站在眼下去看未来的半年或一年。结论必然是不同的。
这就是周金涛说的大周期中嵌着小周期的内涵。
梳理中国房地产20年的发展史,你会发现这部历史有三个主要参与者,分别是:
加足杠杆的开发商、卖地创收的地方政府、投资暴富的买房者。
这三者相互烘托,演了一出长达20多年的螺旋上升游戏。并最终以最具代表性的开发商恒大的轰然陨落,宣告失败。
在2021年7月开始的一场长达半年、并绵延至今的震荡与危机背后,是决策者严厉去杠杆的庞大决心,和对产业转型的宏大梦想。
这一切,皆是因为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:
向左走,是路径依赖的旧有经济模型,走起来会很轻松,但前途终将万劫不复;
向右走,则是产业升级和转型,爬上更高的山坡,走起来会艰难,但终将赢得这个世界。
很显然,中国选择是向右走的路线,用去房地产化的阵痛,从而试图避免一场更大的危机。
此刻,我们回顾历史,是为了能知其然,又能知其所以然。
关于未来的一切,都埋在历史的伏线里。
1
黄金时代
1998到2018,这2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。
如今复盘,大概有三个关键节点,分别是1998年、2008年、2015年。
这每一个节点,都有一个大推力的火箭发动机,让中国楼市一飞冲天,冲向一个又一个高潮。
1998年
1998年最大的经济事件,是亚洲金融危机。
在金融风暴最肆虐的时刻,我们选择了人民币坚持不贬值,这导致外贸迅速下滑,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,突然降速到8.8%。这时,中国就急需一个新引擎来提振经济。
恰好,刚刚接任总理职务不久的朱镕基找到了这个引擎,这就是房地产。
在朱镕基看来,拉动内需最好的方法就是激活房地产市场。房地产产业链很长,涉及行业非常之多,建材、化工、钢铁等都会受益。
20年后,在2022新年一开始,所有人都在提内需萎靡、投资不振;但其实在20年前,在经济决策者看来,房地产就是拉动内需和投资的最大火车头。
几个月后,国务院宣布福利分房年代结束,住宅商品化时代开启。
房地产市场一旦激活,立刻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。
香港卖楼花的模式,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预售制,成为最主要的操作模式。
开发商向银行借钱买地,拿到预售证后迅速卖房回款,接着再把钱投入买更多的地、借更多的钱,开更多的盘;
地方政府也在这一过程中大举卖地,充实财政;
购房者则在不断上涨的房价下实现资产增值。
这实现了一个难得的多赢局面。
就这样狂飙了10年后,中国房地产得到了另一个机会。
2008年
2008年最重大的经济事件,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。
金融海啸短时间内波及全球。中国进出口数据突然跳崖,出口增速从正常的19.2%下降到-2.2%,进口增速从15.7%下降到-17.9%。
随后,著名的大放水汹涌而至。
为了提振经济,房地产再次被强力刺激。
央行宣布,贷款基准利率打7折,最低首付款调整为20%。
最终,这剂猛药使房地产迅速动了起来。
2009年刚过完一季度,30个重点城市中有24个城市的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上升,有10个城市环比增幅甚至超过50%。
经济就此迅速复苏重振!
然后,就来到了2015年。
2015
2015年,中国开启一轮庞大的棚改货币化。
这是将城市中棚户区进行拆除,给予拆迁户现金补贴,鼓励他们再拿这笔钱去购房。
这等于是定向往房地产放水,等于是向高库存的房地产市场添油加火,以求快速的去库存。
钱有了,大量的换房需求有了,火势腾的一下就窜了起来。
中国楼市开启了史上最大的量价齐升时代。
这一次行情,中国楼市达到了最辉煌的顶峰。
诞生了很多新名词,比如说行情轮动。在之前炒房是个小圈子内的事,大规模的炒房行径,只存在于长三角和珠三角、北京等少数的头部城市。
但是这一次,资金如同海啸一般,汹涌漫过所有洼地,中国200多座城市无一幸免。
中国楼市也第一次形成了全国市场,大多数人是从高空俯瞰960万平方公里的整体市场。
一有风吹草动,从最东北角与朝鲜接壤的丹东,到西北角的喀什,再到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,无不被大水漫过。
诡异之处在于,投资客对这三个地方,有着同一个认知逻辑,赌下一个深圳。
就是在这几年,恒大激进的高杠杆操作,恰好遇到了宏观政策发力,从而带来爆炸式的膨胀。
最终在宏观政策已经大转向时,恒大依然坚持路径依赖,高杠杆不减,最终数年后走向了万劫不复。
1998年房改释放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洪荒之力,之后的20多年中,通过大规模城市化,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就。
这个时代,房地产为拉动国家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但是,也为一场巨大的危机埋下伏笔。
2
巨大危机的信号
盛筵不会永远进行下去。林黛玉说,此刻繁花似锦,但终将花枯叶败。
房地产高速发展无形中埋下三个无解难题:
金融市场: 银行的贷款给了房地产,造成制造业拿不到贷款,实体经济虚空;
住房市场:一二线城市高房价,三四线城市高库存,供需严重错配;
土地市场: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财政,无力转型;
最重要的是,在这三个难题背后,都在堆积无尽的巨债,滚雪球一般,风险不断累积。
如今看来,2015年的房地产去库存,让整个房地产产业链的债务转化成了城镇居民住房贷款,化解了地方政府、地产商和银行的债务压力。
但问题在于,债务是转嫁,但并不是消除。
并且在转嫁给储蓄之后,最终严重影响消费,从而严重制约经济转型。
这就是这一刻,2022年初,我们看到的经济现状:国内需求严重不振。
又具体表现为:需求萎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。
今天所有的政策指向,都在极力扭转和纠正这种形势。决策层用爬坡过坎来形容这种纠错。
因为前鉴并不远,30年前发生在日本的恰恰也是这一幕。
1980年代,美国和日本打贸易战。最终,日本自愿限制出口,并签订广场协议,干预外汇市场,诱导美元对日元贬值,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。
广场协议后,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压力,日本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,最终造成疯狂的地产泡沫。
繁花似锦的地产盛世,使居民储蓄减少,背负巨额债务。最终在泡沫破裂之时,让整个经济陷入停滞。
后来,这被全球经济学界称为日本失落的20年。
美国经济学家海曼·明斯基对此有精妙分析。因此,在泡沫引发的崩溃发生的刹那,被称为明斯基时刻。
在2017年,警惕明斯基时刻第一次出现在时任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讲话中,如今看来,这已经在预示地产盛筵的终结。
后来,郭树清的讲话一次比一次严厉,一次比一次直白。
2021年3月,郭树清讲了这样一段话:
上世纪以来,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,100多次与房地产有关。2008年次贷危机前,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超过当年GDP的32%。
目前,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%,还有大量债券、股本、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。
可以说,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。
几个月后,政府开始主动刺破泡沫。
最具代表性的事件,就是放任恒大坠入深渊,市场的事情用市场去解决。
开发商用大而不倒、民生危机之类的赌注去赌政府必救的期望,彻底破灭。
杠杆本身并不邪恶,抓住趋势,利用杠杆,不仅企业快速成功,而且对整个经济也有利。
邪恶的是,加杠杆过多,绑很多人上船,并对趋势的变化不管不顾;船翻之时,又妄图绑架他人威胁救助。
也罢!这一起切终将过眼云烟,一个时代已经结束!
3
如今回望,如果说2015年到2017年,恒大和国家宏观政策携手并进,各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。
那么,在2017年之后,便在岔路口彻底分手了。
恒大继续向左走,走路径依赖的高杠杆、上市、高利息之路;
而宏观政策则一直向右,越走越坚实。
最终通过三道红线和一系列的资金端、需求端政策,将房地产彻底放血瘦身。
在今天,许家印承认了2017年的战略失误,充满感伤。
明斯基时刻终究成为了一个人神皆惧的地狱图,让所有窥探到它一角的人,心颤胆寒。
过去很多年,地产的监管是关上一扇门,打开一扇窗,如果经济不好,门和窗会一下子全部打开。
但现在,已经门窗紧闭了。
就在最近,这个国家最具稳健精神和长久主义经营理念的开发商万科,再一次发出了盛世危言,宣告楼市从白银时代直接坠入黑铁时代。
宣布万科要全面进入缩表出清阶段,全面的去金融化。而一直以来,金融化正是房地产最主要的行业特征。
这是必然之事,房地产行业终将不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;中国经济终将走向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星辰大海。
只是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,五年,十年;高速发展用20年,去支柱化则需要漫长的10年。
但无论多久,中国去房地产化的决心,无人可挡!